less than 1 minute read

【转载】传奇往事,日本“失去的 30 年”真相

小明哥说房 Pro2023-10-10

最近,网上最火的小作文就是说当年日本房价下降四部曲:

日本楼市第一波降价,始于头部房企支撑不住了,为了回笼资金,新房不得不开始降价。而二手房市场因房贷和购入价格过高,业主们不想亏本甩卖,把价格守住,导致二手房市场陷入有价无市的困境。

日本楼市第二波降价,是由于经济形势不好,那些无法偿还月供,弃房断供的业主,房子被银行法拍。银行为了回笼资金,降价拍卖,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下跌。

日本楼市第三波降价,是由于二手房业主终于挺不住了,不得不降价抛售,带动了原本的投资客看到了市场前景不妙,即使亏钱割肉也要清仓,引发了第三波抛售风潮,房价下跌进入恶性循环。

第四波降价,是日本 1992 年开始征收房产税,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,多余的房子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的物业费和房产税,成为负资产,造成了人们把多余的房产不计成本地降价抛售,这一波降价潮直接把日本的房价推入了低谷。

那么问题就来了,这小作文写得一板一眼的,到底是不是真实的?日本在 30 年前的房价降价潮到底是什么情况。今天,明哥就简单聊一聊当年日本的情况,大家以史为鉴吧。

日本当年的经济泡沫

日本在 1990~2020 年这 30 年时间里,企业、家庭、群众经历了资产负债表衰退潮,股市、房价暴跌,银行破产,年轻人失业潮等打击,整个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,这段时间被日本人成为“失去的 30 年”。

其实,在“失去的 30 年”之前,还有“失去的 20 年”、“失去的 10 年”,这“失去的 X 年”就是日本人最先提出的。而在失去之前,日本的经济曾经空前繁荣。

日本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1955~1972 年,那是日本历史上真正靠勤劳能够致富的年代,大多数日本富人是在那时完成原始资本积累。

▲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周期,只要勤劳肯干,什么行业都能致富。

到了 70 年代,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。对日本来说,此前日本卖给美国的商品物美价廉,天天赚美国的贸易顺差,把老美搞得太难受,日美之间贸易摩擦加剧。

▲ 日本强悍的制造业,60~80 年代把美国企业杀得片甲不留。

被日本搞得实在受不了的美国,在 1985 年召集美、日、英、法、德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,于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关于本国外汇汇率的协议,这就是《广场协议》。

▲ 日本的经济泡沫危机的起点正是 1985 年。

日元升值虽然不利于出口,但对日本来说也不是坏事。日元升值带来的好处是日本国民的财富大增,日本企业可以去海外市场购买到更多的廉价原料,国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欲大增,大家都爱买买买。为了促进“出口转内销”,日本当时的经济政策也相当激进,不停地放水降息。

▲ 这个操作把日本国内的消费刺激得飞起来了。

日元的升值把当时世界各国的热钱都吸引到了日本,只要买入日元,再坐等升值就是躺赚。而在等待升值的这段时间,这些热钱也不能闲着,就开始大肆买股票、买房产。这就让日本当年第一波拥有房产、炒股票的人赚到了钱。

这第一波富起来的日本人尝到了甜头后,就会继续加仓买地、买房、买股票,企业开始扩张规模,开连锁店,大幅招人,给员工加工资。当时日本的股市和楼市涨得非常夸张,1986~1989 年间,日本的房价不仅是上涨,而是暴涨!东京等大城市 3 年间的房价涨幅超过 200%。

▲ 这么夸张的涨幅,说明很赚钱!就吸引了更多境外资本涌入。

经济数据反馈到每个普通日本人身上的感受是,房价、股价一天一涨,三天一跳涨,房子开盘得靠抢。辛苦上班打工,不如炒房、炒股。除了房价在涨以外,工资也在涨,各大企业为了挖人,纷纷开出高工资。

有钱了的日本人自然也就开启了疯狂消费模式,穿着时尚潮流,喜欢买各种奢侈品。当时的日本人买走了世界 70%的奢侈品,在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店都能见到日本人的身影

▲ 当时的日本,年轻白领们的穿着放在现在都是相当时尚的群体。

而在当时的日本,炒房更被看做是一夜暴富,跨越阶层的捷径。当时的整个日本社会,都弥漫着一种“不会投机就是笨蛋”的浮躁氛围。

▲ 当时有太多通过上杠杆,一夜暴富,改变命运的故事。

年轻人没钱买房、买股票,那就大胆去借!向父母、向亲朋、向银行,甚至向高利贷,只要能撸到的子弹,全部梭哈进了股市和楼市。

▲ 一个日本企业一年挣的钱不如一个日本大妈年初买的一套房。

而日本的金融机构当时的政策也极其宽松,只要你敢贷款,我就敢借,只要把土地押给银行。这种玩法,迅速吹大了日本的经济泡沫。所谓的“泡沫”,就是价格虚高,早就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。

▲ 在日本房价的巅峰时期,仅东京 23 个区的地价总和可以买下整个美国。

本来日本就是人多地少的现状,而当时的东京人,只是因为他们出生在东京,就能比其他地方的日本人享受高房价、高地价带来的红利。这就又刺激了大批都市圈以外的人前来大城市买房。

到 1990 年前后,日本居民实物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到 65%的历史高点,实物资产实际上就是房子。

泡沫破碎下跌 30 年

到了 1990 年的时候,由于国际环境变化,再加上日本经济增长疲软,日本的经济泡沫已经到了日本央行都扛不动的地步。当时,美元加息导致大量资本又把日元换成美元,先后大批地撤出日本,日元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减少。

▲ 日本的产能迅速过剩,消费却严重不足,这是经济危机的前兆。

当时,日本政府已经发现,日本的经济泡沫到了再不刺破就要崩了的地步。为了挽救经济,日本政府不得不主动刺破经济泡沫。日元加息,收缩银根,并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土地流转。

本来就在最高点的时候,突然急踩刹车,日本的经济当然出现了剧烈动荡。很快,工厂们开始大量倒闭,许多青壮年人口失业。失业本身不可怕,可这批失业的人口都是在此前几年杠杆买房,身背房贷的人群。

▲ 他们对房子断供的恐惧远大于失业,只能奋起维权。

日本的这个阵痛期无比惨烈,民间几十年积累的财富瞬间灰飞烟灭。尤其是地价下跌得更是惨烈,当时日本为了抑制土地价格,对土地持有者征收重税。这就苦了那些在高点买地的日本开发商。短短 2 年时间,日本地价剧烈下跌,超过 2300 家房地产公司破产,很多开发商老板眼见翻身无望,选择了跳楼逃债。

▲ 与全国平均值相比,泡沫更大的日本 6 大都市圈地价跌得更惨烈。

与地价剧烈下跌相比,日本的房价下跌速度还算比较温和的,但每年下跌 10%,连续跌了 15 年!

▲ 房价最低点相比最高点,跌了约 64%。

开发商的大批破产极大地冲击了日本的金融机构,先是日本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倒闭,紧接着轮到银行。直到 2002 年,日本累计 180 家大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。

▲ 日本的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大通缩之中。

对于日本普通人来说,房价下跌还不是最恐怖的,最恐怖的是从 90 年开始,日本民众的收入也开始下降。收入下降成为了压垮普通日本人的最后一根稻草,很多当时借高利贷买房的日本人选择了自杀。1991 年,就有 2000 多人跑到富士山中的青木原树海自杀,创下了该地自杀人数历史之最。

▲ 收入下降,银行还增加贷款利率,压垮了债务沉重的日本普通人。

房价抛售潮开始出现,房价跌得比贷款金额还低。沉重的债务压力让当时的日本年轻人不得不选择低欲望生活,他们索性躺平,不上班,在家啃老,又或者沉迷二次元和网络游戏。由于 1990 年开始,日本天皇使用“平成”这个年号,这批人被称为“平成废物”。

▲ 大量的日本年轻人不再消费,沦为宅男。

那时,更多的日本女性,由于超前消费,债务压顶,丈夫自杀等各种原因,被迫下海,成为“失足”。

谁都没有想到,日本的这一轮楼市下跌竟然持续了 30 年。

日本房价泡沫的教训

那么问题就来了,当时的日本政府难道就不出台救市政策吗?后来诸多经济学家复盘总结,都是用上帝视角,用结果来推导当时该怎么做。

站在当时的日本政府角度,他们不是没有对房地产进行过调控。1987~1988 年,日本政府就接连发布抑制地价的政策,主要通过限价限售来调控楼市。结果不但收效甚微,反而导致卖家惜售,市场供应减少,进一步推高房价。

越调控越涨,显然误导了日本的金融高层们,导致他们对于自己的经济盲目乐观。因此,在危机真正来临时,他们并没有选择立即救市,甚至选择了更强力的调控,来抑制房地产过热。

▲ 直到日本出台政策限制金融机构给房地产的贷款占比后,房价才算被压住。

不过,这种行为就如同在泡沫的最高点时踩了急刹车,从而导致经济的剧烈动荡。等到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时候,已经晚了,再出手救市也没有太大效果。

其次,日本人口的老龄化问题,并不是在危机开始时才发生,而是在日本经济最繁荣的那些年,日本人口的出生率就在急速下降。等到了危机爆发时,日本政府才发现根本没那么多的实际居住需求,大部分人都是炒房的。

▲ 等到危机爆发时,再想刺激人买,发现根本没有接盘侠。

所以,后来日本的补救政策就显得很徒劳,没啥效果,日本的“大通缩”情况没有改变。等到刚有点起色,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等国际环境剧变,导致了日本楼市长期拉垮。

假如不开天眼,再来一次,日本政府仍然会重蹈覆辙。

中国会变下一个日本吗

【省略】

写在最后

回首日本,其实房价下跌并不可怕,可怕的收入不增。而收入增不增,主要看经济的增速高低。

假设在 1990 年,一个日本年轻人掏空钱包,并大量借贷在东京买房,那么这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大且无可挽回的错误

Categories:

Updated:

Leave a comment